揭开金游后的R们资真相戏背数学

技术 2025-09-17 02:44:50 6954

最近在圈内看到不少"永续增值"的金融模型,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手,我忍不住想用最简单的方式给大家算笔账。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股权稀释的游戏,就像往一杯浓茶里不停地加水,看似茶变多了,但味道却越来越淡。

从一杯茶看股权稀释

想象一下,现在有家特别的公司,它唯一的资产就是价值100亿美元的ETH(相当于我们说的净资产)。市场出于对未来的美好想象,给了10%的溢价,市值就变成了110亿美元。

这时候公司说要融资50亿美元,全部用来买ETH。为了维持股价不变,只能按现在的市场价增发新股。具体怎么算呢?需要增发大约45.45%的新股。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现象:

表面看,每股净资产确实增长了3.13%,但老股东们的持股比例却从100%降到了68.75%。这就像你原本独占一锅汤,现在突然多了几个不速之客来分食,虽然汤变多了,但你分到的份量反而缩水了。

美丽的假象与残酷的现实

最要命的是,这些所谓的"增值"都是会计上的障眼法。就像你把邻居的钱存进自己账户,然后到处炫耀自己更有钱了,这不是很可笑吗?市场给出的溢价就像泡沫,每次增发都会戳破一点。
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:一家公司刚开始被捧上天,但随着一次次增发,市场终于认清它不过是个ETH的"壳",溢价就会像泄气的皮球一样慢慢消失。等到溢价归零的那天,这游戏就玩不下去了。

循环游戏的致命缺陷

让我们继续推演这个死亡螺旋。假设每轮都融资当前资产的50%:

第一轮后溢价从10%降到6.67%第二轮降到4.44%第三轮只剩3%...

最后会怎样?溢价完全消失!这时候增发价格只能等于净资产,每股净资产增长也停滞了。整个模式从"永动机"变成了"分饼游戏"——新进来的资金只是在稀释老股东的权益。

为什么这个套路终将破灭

从业这么多年,我见过太多类似的金融创新。市场不是傻子,投资者早晚会发现这些项目既没有现金流,也没法分红,完全依赖ETH的价格上涨。当FOMO(害怕错过)情绪退去,恐慌就会接踵而至。

数学规律告诉我们:除非增发带来的增长速度超过稀释速度(这几乎不可能),否则价值注定缩水。BMNR们的新股东就像温水里的青蛙,不知不觉中蚕食着老股东的利益。其他类似的"币股"项目也是一样,增发规模越大,这个死亡螺旋转得就越快。

记住,在金融市场里,只有两样东西是永恒的:数学和人性。任何忽视这两者的"创新",终将被市场打回原形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l2n3.8kkf.cn/news/547c099452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10.23数字货币行情深度观察:BTC与ETH的微妙博弈

从防弹玻璃到金融科技帝国:一个哥伦比亚人如何让巴西银行颜面扫地

区块链估值密码:用户增长如何引爆代币价值

比特币能否冲破3万美元大关?市场情绪正在升温

快来当找茬王!BitVenus邀你体验OTC交易,还能赢万元大奖

谁在主导这场加密货币世界的惊天骗局?FTX欺诈案关键人物全揭秘

DeFi借贷江湖风云录:五大平台架构演进背后的故事

数字货币市场深度观察:空头格局下的交易策略思考

友情链接